9小时649万票房,排片占比仅7.2%——这部耗资4.5亿、集结了金城武古天乐梁家辉刘青云的《风林火山》,在国庆档彻底沦为了背景板。
古天乐又扑了。
这已经是他2025年第四部票房惨败的电影。
从《恶行之外》《临时决斗》到《私家侦探》,再到如今这部投资4.5亿港币的《风林火山》,古天乐几乎每个月都在刷新自己职业生涯的下限。
但这次不一样。
《风林火山》不是普通的小成本烂片,它是香港电影史上最昂贵的冒险之一。
雪藏8年,修改多次,集结超40位明星,原本被影迷视为“港片救世之作”。
可现实是,它在国庆档首日票房垫底,预测最终连破亿都成问题。
《风林火山》的失败早有征兆。
今年5月,影片在戛纳电影节首映后口碑直接崩盘。
观众评价它“像加长版时装MV”“剧情七零八落”“导演只顾美学不会讲故事”。
更致命的是,连主演梁家辉被问及对电影的感想时,只沉默地回了四个字:“无话可说”。
这种沉默比任何差评都更有杀伤力。
影片从拍摄初期就波折不断。
金城武和任贤齐与导演麦浚龙矛盾公开化,导致作为男主角的金城武几乎不参与任何宣传。
电影积压8年后,导演又将132分钟的片长删减到125分钟,进一步破坏了观影体验。
票房数据显示,《风林火山》预售仅16.5万元,在国庆档大片中垫底。
上映9小时后,票房勉强达到649万,排片占比7.2%,各项数据全面落后。
与之对比,《志愿军3》同期票房已达5500万。
古天乐曾经是内地观众最买账的香港明星。
《反贪风暴》系列和《扫毒》系列让他在内地市场积累了大量好感。
2021年的《怒火·重案》更是拿下13.9亿元票房,位列年度第六。
但这一切在《明日战记》之后发生了逆转。
《明日战记》的“卖惨营销”让许多观众感到被欺骗。
古天乐在宣传中不断强调电影制作艰难、票房压力大,甚至落泪求助,最终虽然收获6.79亿票房,却消耗了多年积累的观众缘。
更糟糕的是,古天乐近年的选片质量断崖式下滑。
2023年的《暗杀风暴》和《扫毒3》票房远不及前作;今年的《恶行之外》票房仅1300万出头,创下他个人新低。
如今《风林火山》的惨败,彻底暴露了他票房号召力的崩塌。
问题不仅在于古天乐个人。
整个香港电影明星阵容都面临严重的老龄化和断层危机。
《风林火山》中的金城武、刘青云、梁家辉等主演平均年龄已接近60岁,年轻观众对他们普遍感到陌生。
《风林火山》的失败,是香港电影在内地市场困境的缩影。
首先,港片的文化共鸣正在减弱。
现在的内地主力观影群体是95后和00后,他们是看好莱坞和内地大片长大的一代。
香港电影中常见的黑帮、警匪、市井生活题材,难以引发年轻观众的共鸣。
相反,像《满江红》《流浪地球》这类深耕本土文化和视觉奇观的内地电影,更容易获得市场认可。
其次,香港电影的制作模式落后于时代。
港片长期依赖小成本、短周期的制作方式,打斗场面虽然精彩,但场景布置和画面质感粗糙。
而内地电影产业已经实现全流程精细化运作,从剧本打磨到后期制作都有充足资金支持。
更重要的是,香港电影人陷入了“炒冷饭”的怪圈。
近年来不少港片频繁重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IP,缺乏原创性。
就连《风林火山》导演麦浚龙也曾放话要打造“警匪四部曲”,目标直指《无间道》的高度,结果却成了东施效颦。
尽管困境重重,但香港电影并非没有亮点。
《寒战》系列在2012年和2016年分别获得2.5亿和6.7亿票房,证明在合拍框架下依然可以保留港味。
2018年的《无双》和2023年的《毒舌律师》也显示,高质量的商业片仍然有市场空间。
一些新生代导演开始探索现实主义题材,尽管这些作品在内地票房表现一般,但展现了香港电影求变的积极性。
同时,“大湾区电影”的概念正在兴起,试图在区域融合背景下重新定义香港电影。
2024年的《谈判专家》通过本土化改编和创新叙事,获得了不错的口碑,证明港片在警匪类型上仍有突破的可能。
《风林火山》的惨败,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它暴露的不仅是古天乐个人票房号召力的崩塌,更是整个香港电影工业与当下市场的脱节。
当内地观众越来越倾向于《流浪地球》的宏大叙事和《满江红》的文化共鸣时,港片却还在依赖老牌明星和警匪套路。
有人说港片输在了文化差异,有人说败给了人才断层,还有人认为是被快速变化的市场淘汰。
但看着《风林火山》海报上那些熟悉的面孔,让人不禁想起梁家辉在2016年说过的那句扎心话:“港片的没落,是我们这一代造成的。”
现在,这个问题抛给了每一个曾经热爱港片的人:当古天乐们真的“收手”了,香港电影还剩下什么?
哪里可以杠杆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