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忙的南沙二期码头,数十米高的岸桥如同钢铁巨人,日夜不停地吞吐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集装箱。作为这些“巨臂”至关重要“筋腱”的起升钢丝绳,每日都在承受数十吨货物的拉扯与摩擦。这份“重任”的背后,是令维保人员们头疼的日常——钢丝绳的养护。
过去,钢丝绳的润滑维护采用人工涂油方式。维保人员需攀爬至离地数十米高的狭窄维修平台,在设备运转间隙,手持油刷对移动中的钢丝绳进行涂抹润滑油作业。该作业过程存在安全风险且效率较低。每次涂油作业需导致岸桥停机4小时。在雨季,涂覆的油膜易被雨水冲刷失效,导致钢丝绳锈蚀速率超过维护频率。据统计,仅因锈蚀导致的钢丝绳年更换费用达数万元,此外还需承担因停机造成的生产效率损失。
近来,这个“耗钱费人”的困局迎来了转机。南沙二期的工程师们在一次探讨中联想到了农业灌溉。“为什么不能像给庄稼‘滴灌’那样,给钢丝绳也来个‘精准投喂’呢?”这个念头,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了创新的涟漪。
说干就干。南沙二期借鉴农业滴灌技术,着手为岸桥设计一套智能润滑的“静脉注射”系统,让润滑油像滋养植物的营养液一样,定时、定量、精准地送达钢丝绳最需要的部位。
这场润滑方式的革新,彻底告别了传统的“大水漫灌”,迈向了精妙的“精准滴灌”。工程师们巧妙地利用岸桥的控制大脑——PLC系统,让它自动计数每一次吊装作业,每当完成3000次吊装,系统便像设定好的闹钟般自动触发润滑程序,这一改变一举削减了70%不必要的冗余用油。
为了确保全面覆盖,他们在岸桥的后大梁和小车架等关键受力位置,精心布设了32个微型滴油点,这些不起眼的节点如同编织了一张细密的“毛细血管网”,确保每一处承受弯折和摩擦的钢丝绳关键部位都能得到及时滋润。
同时,“滴灌”的核心——精准控量也得以实现,每次润滑系统仅精确泵出2毫升专用润滑脂,这微量的油脂在钢丝绳的运转中会自然延展开,形成恰到好处的保护膜,彻底告别了过去手工涂油那种“一厚遮百丑”的浪费现象。
不仅仅是润滑方式得到升级,安全与效率也更上一层楼。如今,岸桥在繁忙作业的同时,智能润滑系统便在后台默默而精准地工作着,自动完成滴油润滑,整个过程不受天气阴晴、船舶计划或是人手短缺的干扰。维保人员现在只需定期检查补充润滑油桶,再也无需专门安排停机等待涂油。系统严格确保了润滑的“定时定量”,有效杜绝了因周期拉长导致的润滑不足,也避免了过量润滑造成的浪费。
自动润滑系统应用后,彻底消除了人工直接接触钢丝绳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也解决了人工涂油不均匀的老大难问题。润滑质量显著提升,钢丝绳的寿命自然也得到了有效延长。
随着南沙二期22台岸桥陆续完成这套智能润滑系统的安装调试,降本增效的成果日益显现——油,省下来了!钢丝绳润滑油的节油量高达70%以上。算下来,每年能为港口节约用油费用约33万元。绳,更耐用了!在科学精准的润滑维护下,钢丝绳的合理寿命延长20%以上。这意味着每年又能节约下更换钢丝绳的费用约58万元。人,解放出来了!原本用于高空涂油作业的维保工时被大幅压缩。维保人员从这项高风险、高强度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转向更有价值的设备预防性检修工作。
当技术攻关找准“落点”,将油脂精准滴注进钢丝绳的缝隙时,滴落的不仅仅是润滑剂,更是广州港人追求精细化管理、向科技要效益的“大智慧”。这场源于“滴灌”灵感的钢丝绳养护革命,就这样在南沙二期码头悄然发生,不仅带来了看得见的经济效益,更深刻改变着港口设备维护的思维模式。在这里,精准,已然化作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和安全保障。
▰ ▰ END ▰ ▰图文 | 吴小杰
编辑 | 小雨
往期推荐
]article_adlist-->聚焦党代会 | 担当作为 务实笃行 谱写建设世界一流强港的新篇章 ]article_adlist-->广州港集团、股份领导分赴基层开展年中安全环保检查 ]article_adlist-->电商出海新通道!“广州国际港-南沙港”海铁联运跨境电商专列成功开行哪里可以杠杆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