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我看到百联逸刻给滴滴司机送两万份“爱心礼包”这个新闻,第一反应不是感动,是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这不是公益,这是战争。
而且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针对城市毛细血管的“闪电战”。
很多人还沉浸在“商业+公益”新模式的温情脉脉里,觉得上海这座城市又升华了,格局又打开了。是是是,司机师傅们拿到免费的面包饮料,心里确实暖。但商业世界的逻辑,从来不是请客吃饭,不是绘画绣花。当一个巨头开始免费送东西的时候,尤其是在便利店这种刺刀见红、利润比纸还薄的领域,你最好别光看他说了什么,得看他想干什么。
这事儿的本质,是一场关于“流量思维”的降维打击,同行看了也得傻,哭晕过去的那种。
我们来构建一个场景。你,是逸刻的一位高管,每天看着报表,愁得头发都快薅秃了。隔壁的全家、罗森、7-11,就像三座大山,压得你喘不过气。大家卖的东西都差不多,咖啡、饭团、关东煮,地段也都是黄金位置,卷到最后就是比谁家灯更亮,谁家店员笑得更标准。你想破局,怎么办?加大营销?找网红探店?整点花里胡哨的联名?都没用,这些都是常规操作,属于在既定规则里打拳,最多就是从对手的蛋糕上抠下来一点面包渣。
最好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
就在你对着PPT发呆的时候,你悟了。你开窍了。你发现便利店战争的终极奥义,不在店里,在店外。谁是这个城市里最高频、最稳定、覆盖范围最广的“移动单位”?不是外卖小哥,他们有固定的活动范围和平台归属。是网约车司机。
他们是这个城市流动的神经元。他们每天在线时长超过10小时,他们的轨迹覆盖了从陆家嘴的写字楼到松江的大学城。他们是人形的地图,是移动的广播站,是最懂这个城市吃喝拉撒睡的一群人。更重要的是,他们有“停车难、吃饭难、休息难”这个天大的痛点。
这个痛点,就是你的“任意门”。
于是,一场针对两万个“移动神经元”的精准投喂开始了。你看,逸刻的公告里写得明明白白,“均选址在方便网约车司机临时停车的区域”。翻译一下就是:我不仅要给你吃的,我还要让你方便拿。我不要你绕路,我就在你每天最可能经过的地方,张开一个温暖的口子。
这不是什么“爱心兑换站”,这是“战略级压缩饼干”的补给点。每一份礼包,都是一个钩子。今天你领了一份免费的面包和饮料,明天你口渴了、肚子饿了,是不是下意识就会想起那个方便停车、对你笑脸相迎的逸刻?当成千上万的司机师傅把逸刻当成自己的“移动驿站”,会发生什么?
这帮搞市场的,心都脏!
第一,你用极低的成本,撬动了城市里最活跃的消费群体。两万份礼包,就算一份成本20块,总共也就40万。40万在上海打个广告,水花都看不见一个。但现在,你获得了两万个高粘性用户的初步好感。
第二,你把竞争对手的潜在客户,变成了你的“自来水”。我作为一个每天都在打车的中年人,跟司机聊天是常态。我上次打车,师傅还在跟我聊他儿子的小学分班问题,搞得我比他还焦虑。当司机师傅们都在聊“诶,逸刻那个活动你去领没?”,逸刻这个品牌就在这个城市的神经系统里完成了病毒式传播。这比任何KOL的种草都来得真实,来得下沉。
第三,也是最狠的,你正在重塑一种消费习惯。对于司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一个能让他快速解决生理需求,顺便还能歇口气的地方,就是“信仰”。就像很多人买特斯拉,不是因为它真的哪里好到天上去,就是因为喜欢特斯拉本身。当逸刻把这种“方便”和“温暖”的玄学光环打出去,它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便利店了,它成了一个“司机之家”。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把一场商业活动比喻成修仙,好像有点中二。但你仔细想想,这内核是不是一回事?大家都在凡间苦苦修炼,比拼灵石法宝,突然有一个哥们不玩了,他直接开始积攒功德,渡化凡人,然后天降祥瑞,修为暴涨。逸刻现在干的,就是这事儿。它不跟你卷饭团好不好吃,它直接从另一个维度,跟你讲起了“情怀”和“关怀”。
就问你怕不怕?
当然,你说这玩意儿最后能转化多少销售额?鬼知道。可能就是听个响。商业世界里的很多操作,都充满了这种“表演性”。但能过,就是能过。在当下这种掀桌子式的竞争环境里,任何一个能让对手难受、让自己出圈的动作,都是好动作。要么成仙,要么成盒。逸刻显然是想成仙。
不过,所有这些精妙的商业算计,所有这些温暖人心的城市故事,最后都要面临一个终极的考验。那就是“老头乐”。真正的城市生态、真正的流量密码,其关键不在滴滴,不在逸刻,而在那些不讲道理、横冲直撞的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你送出去的所有爱心礼包,都可能变成司机师傅堵在路上的糟心面包。
所以,逸刻的终极挑战不是打败全家和罗森,而是如何让领了爱心礼包的司机师傅,能在老头乐的“黑暗森林”里,安然无恙地把下一位乘客送到目的地。这才是真正的商业向善,功德无量。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哪里可以杠杆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