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港南沙三期设备自动化改造示范区项目迎来标志性节点:首批完成改造的2台轮胎吊和4台轨道吊顺利通过特种设备检验,正式进入系统联合调试阶段。此次设备改造升级成功打通了“前沿设备远控半自动 + 堆场设备全自动 + 水平运输自动驾驶”的全流程混行作业链。这一成果将为传统集装箱码头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实践路径。
传统集装箱码头向自动化转型,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便是如何在现有场地、设备和部分人工操作并存的复杂环境下(即“混行”),实现不同种类、不同自动化程度设备(即“异构”)之间的安全、高效、无缝协同。南沙三期自动化改造项目的核心价值在于成功解决了这两个行业痛点。
找到“共同语言”
改造的核心之一,是为不同厂家、不同年代、功能各异的设备(轮胎吊、轨道吊)建立了一套标准化的“对话接口”。通过一个统一的远控平台,它们首次实现了跨设备的即时协同动作。想象一下,过去需要人工反复协调的接力作业,现在指令能在毫秒间传递到位。这直接啃下了“异构设备协同”和“多系统指令融合”这两块硬骨头。操作员在同一控制台无缝切换操控轮胎吊和轨道吊的模式,也是首次应用,直接提升了调度效率和操作灵活性。
强化环境感知
高水平自动化作业需要依赖设备对环境的精准感知。项目融合了激光雷达、视觉摄像头、北斗卫星定位等多种传感器,通过“北斗+AI”的深度整合,让系统能更准确地“看清”集装箱、车辆和人员的位置,理解现场动态。这种务实的技术路线,为传统码头提供了一个可验证、可推广的感知升级方案。
疏通动力脉络
项目对设备赖以移动的供电系统也进行了革新。传统的低架直流滑触线被更可靠的新型直流供电大车电缆卷盘系统替代。这套系统配备了多重智能监测保护装置,目标明确:快速定位故障点,实现精准响应。这对保障大型设备的稳定运行、减少停机时间至关重要。
南沙三期设备自动化改造示范区一期工程总投资超过630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10台轮胎吊及配套20个堆场全自动化改造、4台传统空箱轨道吊半自动化改造、4台纯电动集卡自动驾驶技术改造,以及配套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系统升级。
作为广州港首个传统集装箱码头自动化升级改造示范项目,该项目将在南沙三期形成“前沿远控半自动+堆场全自动+水平运输自动驾驶”的智慧港口全流程(混行)作业示范区,为进一步码头全局自动化建设提供宝贵经验和数据支撑,同时也为传统集装箱码头全局自动化改造升级提供了具有示范意义的自动化建设实践样本。
▰ ▰ END ▰ ▰图文 | 周礼桥 黎永康
编辑 | 小雨
往期推荐
]article_adlist-->聚焦党代会 | 担当作为 务实笃行 谱写建设世界一流强港的新篇章 ]article_adlist-->广州港集团、股份领导分赴基层开展年中安全环保检查 ]article_adlist-->电商出海新通道!“广州国际港-南沙港”海铁联运跨境电商专列成功开行哪里可以杠杆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