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有云:“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点明肝主疏泄,与情绪、睡眠密切相关。生活中,不少人一遇到事就辗转难眠,看似是“心不静”,实则多为肝气郁结、扰动心神所致。
从中医角度看,这种“应激性失眠”根源在肝: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就像管道堵塞,郁而化火,火性上炎扰动心神,便会心烦难眠;肝郁还会影响脾胃,气血生化不足,心神失养,进一步加重失眠。那些遇事易焦虑、辗转反侧到天亮的人,多有肝郁的影子。
前段时间,患者李女士找到我,说自己这2年特别容易失眠,只要工作有任务、家里有事,当晚就准睡不着,每周至少3-4次。我望诊面色青黄,眼有黑眼圈,舌边红、苔薄黄;闻诊语速快,常叹气,语带烦躁;问诊入睡难、多梦易醒,伴胸胁胀闷、口干口苦、激动时头晕;切诊脉弦数如紧弦。
四诊合参,李女士的核心病机是肝郁化火,扰及心神。她平时性格急躁,遇事爱钻牛角尖,肝气长期不疏,渐渐化火,火气上扰心神,导致 “神不安宅”,这才一有事就失眠、心烦。
针对她的情况,我拟了疏肝解郁、清热安神的方子:柴胡疏肝解郁,《本草经疏》称其“能条达肝气”;栀子清泻肝火;白芍柔肝养阴,防肝气过燥;茯神宁心安神;生麦芽助肝疏泄;炙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既解肝郁,又清肝火,还能安心神,让“跑偏”的气机回归正轨。
治疗分三个阶段:
前7天,用上方加减,同时让她每天按揉太冲穴5分钟(左右各1分钟),李女士反馈入睡时间从2时缩短到40分钟,口苦减轻了大半;
第8到21天,方中加合欢皮增强解郁安神之力,嘱咐她每晚22点前放下手机,配合深呼吸放松,她的睡眠时长能稳定在6小时,胸胁胀基本消失;
最后,改汤剂为代茶饮(柴胡、玫瑰、百合)巩固,还让她每周抽2次时间散步疏肝,3个月后回访,她已能坦然应对琐事,失眠再没犯过。
其实,现代人压力大,遇事难免肝气不舒,失眠也就成了“常客”。调理时既要解开“肝郁” 这个“结”,又要安抚被扰动的“心神”,就像给紧绷的琴弦松松劲,琴弦不紧了,音才能准。
当然,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每个人的情况不同,用药需灵活调整,结合生活习惯的改变,才能真正让心不烦、睡安稳。
哪里可以杠杆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